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生物制药装备耗材产业迎来投资新机遇

作者:中国医药网     来源:中国医药网    2022-7-23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细胞制备集成化 分散式生产需要大规模的无菌生产车间,成本较高,而集成化细胞制备装备可以用一个设备基本覆盖全部步骤,可以有效降低制备成本。如德国美天旎开发的CAR-T细胞制备设备 CliniMACS Prodigy,能够整合包括T细胞分离、转导、激活、富集等所有功能,实现细胞制备集成化。

生产大规模化?随着CGT药物需求逐渐增加,病毒载体的生产需求大幅提升。病毒载体是CGT药物的生产瓶颈,但其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正因如此,目前超过一半的基因治疗公司已将病毒载体生产方式从传统贴壁培养发展为悬浮培养。

本土相关企业国际竞争力有望提升

近年来,我国新兴生物技术持续突破。全球医药智库信息平台Informa发布的《2022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显示,按照研发管线数量排名,2022年全球前25名的医药公司中首次出现两个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其中,恒瑞以89个管线数量排第16名,相较上年上升21位;复星医药以68个管线数量排第23名,相较上年上升43位。另外,百济神州排在第26名。从区域来看,总部位于中国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数量在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中的占比明显增加,由2018年的6%增至2022年的12%。随着我国创新研发能力快速提高、全球药品可及性需求提升,我国制药装备和耗材企业或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全球药品可及性需求提升,驱动药企寻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生产解决方案。我国的药品集采和国家医保谈判政策,使得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在极大地提高药品可及性的同时,促使传统药企、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在质量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寻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生产解决方案供应商。

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更关注研发效率和速度,相对更聚焦在已经被验证的靶点,开发具备差异化效果/安全性/适应症的新分子。以PD-1单抗药物为例,经过医保谈判后,我国本土企业研发生产的PD-1单抗药物的国内定价,仅仅为美国同靶点产品价格的25%左右。同时,国内药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发战略合作和海外授权,未来可能会向全球医药市场提供一种新的品类——价格水平和生物类似物相当的同靶点生物创新药。而伴随着创新药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全球输出,我国本土制药装备/耗材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市占率也有望明显提升。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