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装备耗材产业迎来投资新机遇
作者:中国医药网 来源:中国医药网 2022-7-23 打印内容
对标赛多利斯,笔者认为,好的制药装备/耗材企业需要具备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前瞻性布局高成长业务领域/新兴地区,把握行业先机,快速迎合市场需求;二是技术驱动业务多元化,持续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管线;三是具有强大的并购整合能力,通过并购快速获取稀缺业务,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
选取部分生物制药装备和耗材(生命科学)公司代表(赛默飞、赛多利斯、瑞普利金)、CXO公司代表(IQVIA、查尔斯河、康泰伦)、跨国药企代表(罗氏、诺华、辉瑞),同时选取XBI指数作为全球biotech(生物技术公司)代表,分析2010—2021年的股价表现可以看出,CXO公司以及制药装备和耗材公司明显跑赢biotech和跨国药企。综合分析来看,笔者认为,跑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下游应用端增速相对传统药物更快;二是新兴领域研发/生产设备和物料的成本,占下游药企/生物技术公司的销售收入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上游制药装备和耗材企业的目标市场空间明显提升;三是下游客户需求的一体化趋势,加之上游制药装备和耗材以产品为主的输出形式,CXO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度更高。
生产设备和工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重组蛋白、抗体类和细胞基因治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复杂,涉及的设备和耗材种类繁多(比如培养基、一次性反应袋、纯化填料等),产品复用价值较高。其中,多特异性生物药、细胞基因治疗产品相关核心设备的质量标准更高,需求端呈现出了明显的一次性、集成化、规模化趋势。
以细胞基因治疗(CGT)为例,近年来,该领域屡获突破,开发潜力巨大。细胞治疗的体外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活化、细胞(系)的建立、冻存复苏等;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基因添加、修正、沉默等方式修饰个体基因的表达或修复异常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疗法。然而,目前全球CGT领域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产能需求。根据BioPlan报告数据,2020年CGT相关产能的短缺率为500%(即如果存在现有产能的5倍设施,也将被全部使用),并且预计这一缺口在未来5年将进一步扩大。
一次性、集成化、规模化是细胞基因治疗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发展趋势。
病毒载体生产一次性化 在CGT药物制备中,不同病毒载体需要数量不同,生产线需要保持其灵活性与轻量化,因此一次性生产设备尤其重要。一次性病毒载体生产设备可以灵活改变生产规模与病毒种类,降低污染风险与清洁要求。
上篇:
下篇: